惠城重拳出击治扬尘 呵护市民“深呼吸”
2021-01-07 09:43:45 稿源:惠城文明网 点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施工项目工地扬尘、建筑垃圾倾倒等问题随之而来。改善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守护惠州的蓝天白云,惠城区城管执法局持续多月开展在建工地施工扬尘、跨区域乱倾倒固废物以及泥头车、无证照流动烧烤摊专项整治行动,呵护市民“深呼吸”,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整治偷倒垃圾

  去年开展130多次专项行动

  2020年11月25日凌晨1时,区城管执法局马安执法队接到举报,称马安某路段有人偷倒垃圾。执法人员随即赶到现场,看到距离路面约100米的地方,有几处碎石渣土堆成的“小山坡”,尘土随风飞扬。执法人员通过调看案发地附近一个厂区的摄像头发现倾倒垃圾的“罪魁祸首”。厂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附近荒草遍地为偷倒垃圾提供了作案条件,这个月已是第二次。

  根据厂区视频中显示的车牌信息,城管执法人员与公安部门确认后联系车主,要求其到执法队接受调查,但是当事人拒不配合,在电话中称:“我的人和车现在都在湖南,随你们怎么处理,你们查不到我!”执法人员通过调阅车辆轨迹发现,当事人不久前还出现在马安某小区。为尽快破案,当天下午,执法人员着便衣前往信息显示的当事人暂住地查看,随后撞见偷盗垃圾的当事人。在执法人员出具相关视频证据后,当事人承认了自己偷倒垃圾的行为,并与执法人员一同前往案发现场,指认了偷倒垃圾的地点,交代了违法事实。目前该案正在办理中。据悉,当事人将面临5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0年以来,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公安、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跨区域倾倒固废物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地毯式滚动摸排、常态式联合执法、动态性治安检查等方式,严防严控严打跨区域倾倒固废物违法行为。在外市进入惠城的主干道、高速出入口处采取设置哨卡、流动巡查、蹲点值守等方式提前布控,实现监管前置,充分掌握主动权,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针对发现的违法行为,采取交警部门对涉事车辆进行查扣、公安部门对涉事车辆司机进行控制、环保部门对偷倒垃圾进行取样检测等措施,依法依规进行从严从重处罚,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警示,提高震慑力。在整治行动中,发挥各镇(街)属地监管优势,探索实施有奖举报措施,形成群防群治联动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打击非法倾倒固废物的行动中来。

  据统计,去年全年,全区共组织开展跨区域倾倒固废物专项整治行动130多次,立案查处114宗,形成良好的震慑效应。“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执法联动,协调利用治安及交通监控设备,对可疑车辆进行监控,提高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和查处率。”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整治施工扬尘

  更换密闭环保泥头车400余辆

  记者日前在江北某市政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该工地施工区域外全部采用混凝土进行了硬化,进出工地的车辆经由现场安装的水洗及扬尘喷淋等设备冲洗后,基本做到了施工现场无扬尘。“我们按照文明工地的标准,对裸土部分进行了全面覆盖,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隔离,施工区域实施封闭管理。”项目施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城区共有在建建筑工地300余家。近3个月来,区城管部门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在建工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九成工地可以按照防治标准做好扬尘处理。但仍有小部分在建工地不够重视,个别屡教屡犯,主要存在项目施工出入口未进行洒水冲洗,炮机、打桩等施工作业面未采取洒水抑尘措施等问题。

  为此,惠城区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加强在建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力度,对标扬尘污染防治“7个100%”“7个到位”要求,按照“5+2”“白+黑”的工作模式,对监管项目在建工地落实围挡、覆盖、硬化、密闭、冲洗、湿法作业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下发整改通知单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问题反复的项目,充分利用红黄绿牌挂牌管理制度,停工整改,确保项目扬尘污染管控到位,做到文明有序施工建设。此外,对辖区内在建工地进行摸底调查,建档入库,实行“一工地一档案”,落实科学跟踪管理,提高执法效能。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开展在建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整治300余次,立案45宗。

  降低工地扬尘,更新施工车辆是一个重要措施。相比以往边走边撒、灰头土脸的泥头车,在区城管执法局的推动下,日前市区更换了400余辆新型密闭环保泥头车,这些环保车型排放标准高,全密闭车厢可以防撒漏,且杜绝超载,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日均运输1500余车次。

  区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区城管执法部门将联合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组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机动队伍,重点管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施工工地,加大巡查检查力度频次和处罚力度。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工地,采取约谈负责人、顶格处罚、责令停工等多种方式,严格做好工地扬尘管控工作。此外,进一步推广应用影像识别、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动扬尘防治标准化管理建设,让扬尘污染防治更优化、更高效、更精准,擦亮“惠州蓝”这张生态名片,让市民群众共享“惠州蓝”。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冷冕冕 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