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惠州迎来新发展的一年。为了大力弘扬榜样精神,树立学习典型的良好风尚,今日起,《惠州日报》和惠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惠城焦点·人物”系列报道,采访来自不同领域的榜样,以新闻聚焦新时代惠城人的闪光点:他们可能是产业发展的弄潮儿,可能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也可能是感动你我的身边人……时代的榜样,有无限的可能;榜样的力量,照亮来路激励前行。敬请垂注!
他心怀正义、孜孜以求,与团队一起打造快执品牌;他心系群众、情法相融,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他热爱文字、笔耕不辍,用心做好法治宣传为依法治国献力。荣记个人二等功二次、个人三等功三次,获评“惠州好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惠城区人民法院法警、执行员陈曙涛怀着一颗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和为民服务的朴素初心,诠释着“实干担当、不负时代”的劳模精神。
陈曙涛。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摄
用汗水擦亮快执团队品牌
1995年,24岁的陈曙涛进入惠城区法院,先后在办公室、执行局、法警队工作。2016年,离开执行队伍多年的他再次调回执行局。当时正值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三年攻坚第一年,区法院案多人少,要做好攻坚工作难度不小。
陈曙涛奋勇争先勤办案,经常加班加点把法院当家。在同事眼中,他是“老黄牛”,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己任,用热血捍卫公平正义。
2016年11月4日傍晚,和家人正在散步的他接到电话,要求他和同事去深圳罗湖海关带回边控人员。他马上换上警服连夜赶到深圳,等所有手续都办完已是第二天凌晨4点多。因为疲劳过度,他的眼睛患上了角膜炎,有脱落的危险。医生要求他立即休假治疗,但他拒绝了,而是选择边治疗边上班,因为“年底工作忙,很多申请人等着钱过年,必须全力为他们依法兑现。”
3年里,他舍小家顾大家,常顶着眼疾、腰痛日夜坚守岗位。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之年,陈曙涛经常利用节假日抓紧办案。国庆假期7天他坚守岗位,结案13宗。他还积极创新执行方式。去年疫情期间,因被执行人远在海南,陈曙涛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促双方执行和解,3件劳动争议案件顺利得到结案。努力换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一年他与团队一起执结案件3614件,结案率达98.74%,用成绩擦亮了快执团队品牌。
努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老百姓的救命钱血汗钱,必须想办法尽全力执行回来!”在工作中,陈曙涛急当事人之所急,特别注重外来务工人员被欠薪,拒不支付抚养费、赡养费和交通事故医疗费等弱势群体案件的执行。
此前,在执行一起职业病赔偿案时,因企业濒临倒闭无钱赔偿,陈曙涛因势利导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让企业继续经营,同时采取措施促其把支付工人工资放在第一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帮申请人拿回全部欠薪220多万元。
2015年,陈曙涛执行一起某建筑公司拖欠117人620多万元工资及赔偿金的劳动争议案件。他发现该公司虽已歇业,但在另一公司享有债权。经过多方协调努力,陈曙涛最终将620多万元追回。他又加班加点造册核算,使工人们在2019年元旦前全部领回被拖欠多年的血汗钱。
在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3年里,陈曙涛勤勤恳恳的付出体现在每年执结的近300件案件中,体现在申请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上。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结案893宗,陈曙涛受到当事人赞许,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8面(封)。
讲好法院故事推动普法宣传
常年在执行一线工作,让陈曙涛认识到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我想真实反映我们干警的工作状态,让社会更加了解和理解法院的执行工作。”
于是,陈曙涛笔耕不辍,用工匠精神书写好法院一线故事、宣传法律知识。截至目前,他共有190多篇宣传稿被《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民主和法制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810多篇稿件被《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惠州日报》等省市级媒体采用。同时还协助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惠州电视台拍制节目460多期。一直以来,惠城区法院的司法宣传工作在全省法院中名列前茅。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等普法宣传活动80多场,努力扩大法院普法宣传力度和效果,为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无论多辛苦,他一定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把好的材料整理出来,及时宣传出去,值得大家学习。”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钟志明这样评价陈曙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