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实力惠城、幸福惠城,是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人民”这个高频词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出现了86次,充分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走过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人民”是永恒的关键词。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惠城区正全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无论是医教建设、改革增效,还是强党建抓队伍,都是在以初心使命“守民心”,彰显的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城市“软实力”。
融入“双区”建设、提升城市首位度,惠城必须建立自身城市“软实力”比学赶超坐标体系。“比学赶超观察团”聚焦教育养老、医疗卫生、营商环境等重要领域,比较南京市溧水区和惠城区在公共服务上的长短优劣,期望为惠城进一步提升谋幸福“软实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最优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有益经验。
比
比什么
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学位供给存在短板
建设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离不开公共服务供给的丰富度和精准度。“读好书”“看好病”“办事方便”等,既是宜居宜业的“体验感”,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全市其他县(区)相比,作为中心城区的惠城在教育方面首位度优势明显。全区有各类学校423所,占全市20.4%,排名第一;全市5所高等学校全部在惠城区,2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15所在惠城区,占比达到62.5%。
尽管教育资源比较集中,但惠城的学校配套仍然不足,义务教育学位仍较紧缺。惠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在我市宜业宜居宜学的良好环境及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来惠投资、创业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随迁适龄子女也随之增加,就学主要集中在惠城,随之导致城区的入学人口不断攀升,如2017、2018、2019、2020年秋季学期比上年同期净增约8600人、12800人、11300人、6500人,入学人口增长给学位供给带来一定压力。
相比之下,溧水区尽管不是南京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却位居南京第一。去年,溧水提出加速建设一流“教育名城”,11个教育民生实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3亿元,实施惠民园促进工程,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8.11%。
惠城作为人口聚集的中心区,在教育投入和学位供给方面比作为开发区的溧水压力更大。去年,惠城对教育的投入超过2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30%左右,教育投入全市第一;组建幼教集团,购买1万多个优质普惠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7%。三孩政策实施后,惠城区每年至少要新建6所公办学校、十几所幼儿园,才能勉强满足学位增长的需求。
龙头医疗单位走在前列,医养体系仍需优化
除了教育,惠城的医疗卫生水平也领跑其他县区。
观察团了解到,惠城区有卫生机构781个,占全市的25.8%,排名第一;中心医院、三院、二妇幼等6所三甲医院全部在惠城。卫生机构床位数、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市比重均超过40%,是第二名的3倍左右,在这方面首位度比较高。
尽管惠城区龙头医疗单位和医学专科建设在全市走在前列,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较弱,突出体现在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在数量、人员以及设施配备不足,卫生健康信息化投入不够,医联体建设仍在起步阶段。这一方面让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有所削弱,另一方面也拖慢了“卫生强区”建设步伐。
与惠城相比,溧水有两家三甲医院,一家二级专科医院,镇村医疗服务机构体量没有惠城大。但作为江苏唯一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溧水的健康产业、医共体建设、智慧医疗以及医养结合是其优势所在。溧水医疗服务辐射面较广、精细化程度较高,目前已实现区域医共体“三级分诊”全覆盖并纳入国家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获江苏省通报表扬,智慧医疗建设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测。
近年来,溧水医养体系不断优化,全区111个村(社区)现有3A及以上居家服务中心139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去年,惠城的“健康之家”建设刚起步,目前仍在第二批建设阶段,年底有望建成23家,在这方面要迎头赶上。
项目审批效率较高,就近办网上办有差距
政务服务是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也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惠城区和溧水区大力推进系列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城市“软实力”,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去年,惠城通过改革增效工程,在全省首推规划许可合理误差机制,率先上线商事登记“秒批”系统,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容缺”办理、“工业项目当天摘牌即动工”等制度,让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溧水在江苏率先出台“容缺受理”办法,率先实现“多规合一”,探索集成审批、一网通办……特别是在全国首创并率先基本实现“1120”(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办结)目标。
观察团发现,两个区均可实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但依托商事登记“秒批”系统,惠城开办企业时限最快上升到以分钟计,比溧水更快。“以前,我要注册一个公司,要提前收集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材料。现在从进门开始办证,不到10分钟便完成整个流程。”码上服务(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秀玲说。
在“1120”目标其他两项对比中,惠城与溧水各有优劣。在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方面,惠城承诺办结时限为4个工作日,比溧水快了16个工作日。今年,惠城承接了市里下放的不动产登记职能后,大力压缩办理时限,不动产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办结,与溧水相比仍有3天的差距。
对比两地智慧办事的清单,观察团发现,溧水和惠城各有千秋。
溧水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全区39个部门在省市“一张网”上入库行政权力1900余项,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不见面”办理,基本实现了“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同时,大力下沉业务办理权限,村居可办理事项达188项,初步形成群众“就近跑一次”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根据2020年国考数据,广东省平均跑动次数、即办率、时限压减率等各项政务服务能力指标蝉联全国第一,惠州市位列全省第五,惠城区居全市前三。惠城区29个部门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入库行政权力权责清单5096项,99%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不见面”办理,村居可办理事项54项。相较溧水而言,惠城入库省政务网权责清单明显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不见面”办理。但在推进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实现村居可办理事项方面,仍大有可为。
学
学什么
溧水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平台
溧水区是目前江苏发展势头较好的地区之一,一个常住人口61万的城市,却喊出“建设百万人口新城”的口号,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区前20位,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溧水底气所在。
溧水每年80%以上的年度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以真金白银提升城市“软环境”,致力构建以创新开放公正诚信为标志的社会环境、以“放管服”集成改革为标志的政务环境、以绿色美丽为标志的生态环境、以服务人满足人为标志的城市环境。
去年7月,总投资135亿元的欣旺达新能源项目一期工厂量产交付仪式举行,成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溧水速度的又一例证。“项目建设期间,开发区设立‘一对一’专人负责机制,从项目前期报建、施工协调到项目投产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全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项目的高速推进,让欣旺达新能源项目负责人惊叹溧水服务的速度和效能。
溧水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溧水作为江苏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区,通过组建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打造专(兼)职代办员队伍,逐步实现“签约-注册-审批-在建服务-竣工验收”全流程“全托式”跟踪代办服务,不断精细化项目服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努力营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接连夺得南京重大项目推进奖。
优化城市“软环境”,打造智慧城市是题中之义。
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实时掌握全区洒水车、垃圾车位置,通过智慧公交系统实时监控公交车车内状态……在溧水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60多平方米的电子大屏上,有着包括智慧医疗、智慧警务、智慧交运、数字城管等在内的20多个应用系统,归集溧水43个部门、8个街(镇)约3.7亿条数据。
溧水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建立了“城市平安、精细化管理、环境保护”三大智慧应用集群。平台以智能化为突破口,利用集成监控视频、AI智能分析技术预警抓拍技术,将群众诉求渠道整合到平台中联动处置,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信息惠民“一掌汇集”的工作格局。
5年来,溧水区智慧化、集成化的城市服务水平已经领先很多城市。智慧控违、智慧防汛、智能公交等系统成熟运用,智慧医疗系统、智慧旅游平台、智慧指挥中心分别成为国家、省、市示范典型。“企业注销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殡葬服务一‘键’事”改革走在南京前列,医疗救助“免申即享”在全市推广。
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和人才的“金字招牌”。作为中心城区,惠城在推进项目、服务市民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对标学习溧水的做法,牵住营商环境“牛鼻子”,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以集团化办学和教育联盟整合优质资源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幸福城市的筹码。
过去五年,是溧水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溧水把教育事业放在“大手笔”投入的篮子里,设立1亿元名师基金,持续改进教育基础设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溧水集团化办学和教育联盟办学模式成熟,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开放合作力度大。
溧水以“全区皆名校,个个有特色”的创新理念,聚集十多所名校和高校分校,引入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金陵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太平巷幼儿园等一批知名学校入驻。一批主城名校相继落户溧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已建成开学,正洽谈一批意向落户高校。“十四五”期间,溧水将再引入20所以上名校、100名以上名师。
再将目光转到广东省内,深圳市福田区在合作办学上也有许多创新之举。去年3月,福田在国内首创“地方基础教育与一流高校合作”先河,引入“211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新成立的福田区外国语学校联盟提供教育资源支持。该模式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考试测评、教科研支持到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对5所区内外国语学校乃至全区的国际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这5所试点外国语学校采用统一外国语特色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以“联盟+课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发展,提供定制师训、学生活动、国内外交流及研学、升学指导、信息化教学及管理平台等项目支持,让教学与国际接轨。
目前,惠城还没有与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溧水和福田开展合作办学的模式值得惠城借鉴,可以有效破解惠城高端人才子女就读的难题。
“医共体”全覆盖纾解看病难等问题
细数近几年溧水发展公共服务的关键词,“健康”无疑是最耀眼、最活跃的闪光点。
“如果不是高医生,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这辈子都不能正常走路了。”家住溧水和凤镇的张玉柱在3年前的一次意外中腿骨受伤,无法正常走路。后来在溧水区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了手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专家主刀。术后五天,张玉柱就能下地走路。之前,张玉柱这种难度的手术在溧水根本无法实施。这一切,都得益于溧水的“医共体”建设。溧水深化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形成三甲医院—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共体”全覆盖,纾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难题。
医共体最大的优势是打通医疗资源下沉的“梗阻”,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溧水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在8家基层卫生院设立14个博士工作站和1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支持博士和名中医到镇(街)开展门诊、会诊、手术、讲座、教学等活动。同时,一批依托于医共体的特色科室也相继落地生根,东屏的泌尿外科、晶桥的糖尿病专科、柘塘的中医科,都深受患者欢迎。目前,溧水县域医共体改革被列入全国试点。
以“健康”为支点,溧水撬动了“医产”结合、“医网”结合、“医养”结合三个重要发展模式。
200平方公里的晶桥镇,是健康溧水的核心区,近年来清退数十家工业企业,引入总投资150亿元的绿地·中国中医健康养生示范区项目,将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预计运营后将带来中医药康养客流超100万人次,可为当地导入约2万名产业人口、每年为地方带来税收约2亿元。
“医网”结合致力于推动智慧医疗。“互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试运行,推进了网上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缴费、在线问诊等移动互联网便民服务应用。目前,溧水区“互联网+护理服务”辐射范围达到100%。
“医养”结合探路全域健康路径。紧扣“全面健康”要求,溧水引进南堡国际康养项目、仪凤社区健康养老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103家3A级及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区村(社)全覆盖,构建起了高端引领、中端普及、低端保底的可满足多元需求、多元组合的康养模式。
当前,惠城正推进国际生物健康谷平台建设,溧水“医疗+”发展模式值得惠城学习借鉴。
赶
怎么赶
探索建立“链长制”,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增强竞争优势、保持领先位势。
“牵住营商环境‘牛鼻子’,从一项项指标对比中找出差距、找到堵点,把大湾区国际规则衔接和营商环境改革一起推动、双向发力,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可预期营商环境改革,让营商环境成为吸引企业和人才来惠的‘金字招牌’。”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说。
以营商环境优化为重点,在服务提速再快一步上“赶起来”。
去年,在东江湾千亿产业园区,惠城速度典型案例被成功演绎:银山科技LED光学膜片工业设计项目成功摘得挂牌项目用地并现场施工,成为市区首宗工业项目在土地摘牌当日动工建设的样板。项目在去年建成投产,实现“当年摘牌、当年动工”的目标。
企业建设给力,政府加码支持。今年一季度,银山科技获颁惠城区100万元项目建设进度奖。“项目能快速建设得益于惠城区产业平台的聚集效应,也得益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惠州市银山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思国拿奖后说,公司主要合作客户看到公司的新厂后,现场追加了20%的订单,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6亿元。订单增多刺激企业大展拳脚的信心,银山科技准备增资扩产启动二期建设。
“摘牌即动工”、推动提前介入缺项预审、加快审批事项模块整合、实施容缺管理制、带方案的延期标准地出让制度……惠城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助推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去年惠城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的最好例证。
为全面落实好“营商环境改善年”要求,抓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惠城创新推行项目联络专员制度,探索建立“链长制”,对主导产业实行“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推进机制。
该区上线“惠城区项目库全链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流程并联、审批容缺、事项优化、工期倒逼”等方式,将政府投资类项目梳理为四类项目库,19个工作事项,41个工作步骤;社会投资类项目梳理为五类项目库,23个工作事项,40个工作步骤,项目前期申报立项、中期建设施工及后期验收投产等信息全链条管理,项目进展的每一步都将在信息化平台上“留痕”。截至目前,共有259宗项目上线入库,总投资额超1700亿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全面纳管、图表一体、智能督办、监管闭环”,破解以往“流程不清、责任交叉、链条脱节、推进低效”等项目推进难题,切实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在推动就近办、网上办方面,惠城区将重点下放76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在镇(街)就近办,“一站式”办理。同时聚焦“基层减负”工作,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及证明电子化工作,预计每年为基层群众、企业及镇(街)、区直部门等减少近50万宗证明开具业务。
探索建设“家门口的幸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许多家长发现,上个学期惠城区不少幼儿园保教费降低了。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幼教集团和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幼教集团所属的幼儿园保教费下降了8%左右。一些民办园转成普惠性幼儿园后保教费降幅近50%,例如城市中央幼儿园收费标准从原10500元降为5800元。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提升,费用却在下降。“提质降费”得益于惠城区不断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解决入园贵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惠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惠城区通过制定中小学建设专项规划、新建及改扩建学校、整合资源、增班扩容,以及在民办学校设立公办班等措施,每年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1万个左右,有效满足群众就学需求。到2025年,惠城将新建公办幼儿园50所,新建(扩建)中小学30所,增加学位6万个以上,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35%左右,保持全市第一。
在促进教育普惠的基础上,惠城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下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最便捷的健康服务。
结合百个惠民空间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城在全省率先打造社区“健康之家”,探索家门口的微型“医养结合体”建设。在江北街道水北新村“健康之家”,居民李凯没想到在自家楼下就可以看到惠城区中医医院专家的门诊。“简单预约一下,看完病加上中医理疗,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到家了。”
观察团了解到,区卫健局已统筹安排医务人员进驻“健康之家”,以家庭医生团队方式管理,日常运转派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值守。接下来将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由社区医院医生在“健康之家”坐诊,每周安排一天、由惠城区中医医院中医专家进行预约式坐诊,每季开展一次大型的公共卫生及签约随访服务、体检等活动。
惠城正在加紧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利用2~3年时间建成完善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区医疗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建设居民健康数据平台。今年,小区“健康之家”、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属医院的居民健康档案将纳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更有利于居民的“未病先防”健康管理和就医诊疗,夯实医联体全面铺开建设的基础。
完善体制机制,选好配好用好人才
无论是推进教育医疗等普惠性公共服务,还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都需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去年,惠城实施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改革,推行工作专班和权责一体赋权赋能机制,将人财物向基层、重点片区和项目倾斜;村(社区)“两委”通过换届,队伍学历水平、专业素质、整体功能和年龄实现“三升一降”。首创高层次人才二次择岗,中层干部全区竞岗,175名区直单位干部全脱产2年参与基层一线工作,做到力量下沉、效率提升。
“近段时间,我们积极设立比学赶超对象,在人才工作方面对标深圳市龙华区、南京市江宁区,学习了解人才工作架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服务平台等举措。”惠城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育人为先导,用好年轻干部。惠城计划实施年轻干部“4030”计划,广泛开展“百千万”干部大培训,每年派出50名以上党员干部到深圳、南京跟班学习,发挥“鲶鱼效应”。实施精英“匹配”和“头雁”计划,为100%镇(街)配备30岁以下干部,五年内为所有党政部门领导班子配备1名40岁左右年轻干部。
引人为关键,选好优秀人才。惠城实施人才“双千”计划,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区属国企引进100名政府高级雇员和国企高级职员、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为卫健系统引进400名卫生人才、为教育系统引进400名教育人才。体制外支持鼓励企业引育1000名优秀人才,出台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措施,健全“市场化”导向引才留才机制。
健全“留人”机制,配好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工作突出贡献奖”,做好惠城“人才暖屋”“惠英才”人才服务系统等品牌项目,在人才安居工作上寻求新的突破,探索用政府支持、企业配建等方式解决人才公寓的问题。
超
如何超
集中力量攻坚关键“梗阻”
最近,智联招聘推出《2020年一线城市流出人才TOP10流向地》报告。报告分析指出,北上广深的应届生流入比例很高,很多年轻人会把北上广深当做工作的第一站,却不一定留下来。在深圳人才的流出地中,除了广州、东莞和北京外,惠州是最临近的选择,占比达到4.49%,是深圳人才流出地的第四名。结合深圳为优化升级人才结构,落户条件和补贴口径双双收紧的情况,如何接得住、接得好深圳人才资源的溢出,成为“首善之区”惠城眼下一个重要课题。
“提高城市首位度,不是每个领域、每项指标都要第一,我们不是也不可能做‘全能冠军’。”惠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提升中心区整体软实力和硬实力,就要在在数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打造出惠城的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在做“单项冠军”这点上,南京市江宁区就是以此实现自我超越。江宁区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在“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和“纳税”两个关键专项评价指标,这两项指标分别拿到南京“单打冠军”,以此助力该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新城区”第三位。
观察团认为,惠城也要将优化营商环境的聚力点用在刀刃,集中力量攻坚关键“梗阻”,用制度和技术的办法优化政务服务,让企业不找人也能办成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以此优化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政务审批“宽入”之后必然要求“严管”,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信息化可溯平台,落实信用监管。
“把中心区的营商环境打造好,教育医疗首位度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才能让更多人才‘来了惠城就不想走’,推动形成‘公共服务改进—城市吸引力增强—人才和产业集聚—反哺城市创新发展’的正向循环。”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认为,磨好公共服务这把利剑,才有资格加入湾区人才的“抢人大战”中。
善用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当前,惠城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既要转型又要赶超。刘光滨说,在提升城市“软环境”方面,惠城区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培育更好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打造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冷暖、万家忧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座城市,会因有品质的公共服务,增加温暖、点亮色彩。
“首先要在理念上正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黄忠平认为,新发展格局下,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对人才的态度。短期发展靠投资,长期发展靠创新、靠人才。教育、医疗等项目,都是投资于人、投资于未来的项目,是“短期花钱、长期赚钱”的项目。尤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放管服”改革效果不亚于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
解决公共服务资金难题,要敢担当作为、开动创意思维,善用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
在深圳福田区,停车难是老大难题。为此,福田创新作为,在全市率先出台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新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单个项目补助总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有效缓解福田区停车难问题。同时,福田分别从报建审批简化、投资补助等层面促进停车产业发展。当前,惠城也在大力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观察团认为,惠城可以借鉴福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开放公共服务投资的门槛,让优质公共服务落地。
在智慧城市方面,溧水结合全省部署深入推广市民卡的应用,该卡是集医疗、出行、消费、养老等多种功能的“全能卡”,有多卡合一、一卡多用、一步到位等服务便利属性。观察团认为,要打造“一卡通用”的智慧服务,惠城可以探索更为精确便携的扫码服务,做到“一码通用”,在交通、消费、社保、停车、防疫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推出集合式服务,科技赋能为优化社会治理,统筹推进智慧建设,深度开发“城市大脑”,做到管理更智慧、服务更高效,为“双区”社会治理和精准服务提供惠城经验。
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惠城铁军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72亿元,接连突破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关口,增长到2020年的911亿元……溧水区以“溧水速度”实现跨越式增长,离不开干部队伍“五不”精神状态:干事创业不问西东、工作推进不遗余力、招商引资不留余地、绿色发展不留遗憾、担当作为不留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面对干部队伍里存在的履历单一弱项明显、年龄偏大暮气过重、知识老化固步自封等问题,惠城今年提出要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惠城铁军,破除人才难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考评等制约惠城发展的不利用人因素。
观察团认为,从机关效能抓起,惠城要在锻造铁军提质增效上“赶起来”,通过实施铁军“头雁”计划、专业干部“优选”计划、事业干部“激活”计划,加大年轻干部储备培养力度,打造铁军精英。
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惠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今年,惠城将探索和优化“集团化”“一校多区”等办学模式,启动东西南北中名校建设工程,引进国内优质高校教育学院来惠城区开创分校区;结合小区“健康之家”公办民营建设,发展医养结合+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健康指数”;对占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服务下狠刀,业务窗口服务人员实施评星定薪,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局面,争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惠城铁军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占得主动,在新征程中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一路爬坡过坎、攻关拔寨,一路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接续写就惠城跨越发展、突破进阶的磅礴奋斗故事。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戴建 邱若蓉 侯县军 谢宝树 专家 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眭世荣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