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旬,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近年来,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迈出积极步伐,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区域特点相结合、与家校合作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助推劳动教育在全区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富民小学举行生活技能大赛。(来源: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
紧扣年龄特点善设课程
自己包书皮,整理文具、书包;自己穿鞋系鞋带,叠被子……在惠州市富民小学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正在展示自己的生活技能。“我们根据学生年龄认知规律,把劳动教育和家校生活相结合,举办劳动技能比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激励他们争做家庭、学校的小主人。”富民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关键在兴趣,重点在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成长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特点,惠城区教育局指导学校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惠城区教育局鼓励初中生兼顾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围绕传统文化巧接地气
“比赛正式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各班的“小厨神”们各显技能,大展身手,煎、炸、烹、煮……一道道精致的菜肴很快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这场精彩的“厨神争霸赛”是惠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中一大亮点环节,不仅是该校“儿童厨艺”课程的成果展示,也是全区各学校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写照。
开设校内“农场”。(来源: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
尊重劳动、倡导劳动,已经成了惠城学校的文化积淀,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景编写小学生劳动清单和“知行劳动校本教材”。设置一至六年级螺旋递升的劳动项目,拓宽劳动教育的工作面,开创劳动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除了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和年龄特点,如做好系鞋带、系红领巾等微行为,整理课桌、图书角等教室微角落,美化校园等微场景,二十六小还依托本土文化,发掘惠州乡土风情,参与客家美食和工艺品的制作;依托校内种植基地、废纸再生间、厨艺间、木工室这四个综合实践场所,打造“鼓韵田园”“废纸蜕变”“儿童厨艺”“鲁班·自制”四门劳动实践课程。在“鼓韵田园”课程中,班级承包责任田,学生动手种植、浇水、除草、收割,掌握进阶劳动技术;在“废纸蜕变”课程中,学生回收废纸、浸泡纸浆、机械打浆、纸膜抄纸到晒干成全新的一张纸,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传承古代技术生产和传统智慧;在“鲁班·自制”木工课程中,运用数学测量、榫卯结构,美术创意等学科知识教授学生借助木工工具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实际情景的生活化、传统化的课程实施,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
立足学科教育强化保障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围绕在“田间地头”,它更应该是扎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惠城区各校应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因素,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市区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小学将劳动果实赠与承包班级,分享丰收之乐。(来源: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
劳动教育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惠城区教育局鼓励各校积极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同时,探索建立专兼职岗位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如第二十六小学通过学习会、邀请专家、外出学习等方式打造劳动教育教师团队,“为进一步开展好劳动教育,学校通过配备有经验的教师,邀请有关专家、果农进校园指导师生开展种植活动,有效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效果。”该校负责人说。
“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我们将及时总结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惠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争取到2023年左右,创建区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所,提高全区学校劳动教育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