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奋力推动“三宜”中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1-09-27 16:06:24 稿源:惠城文明网 点击:

  随着“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深入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深惠城轨建成通车,“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加快建设,市里全力支持中心区提升首位度,惠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惠城,亟需奋力推动“三宜”中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9月26日,中国共产党惠城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代表惠城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聚焦首位度 跨越舒适区 奋力推动“三宜”中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报告。

  “全面提升中心区首位度、区域融入度、城市辨识度、交通通达度、生活舒适度、服务满意度,奋力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平安、风气文明、生活舒适、服务高效的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刘光滨说,将坚决贯彻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长子意识、长子责任、长子担当,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以比学赶超为抓手,一以贯之实施“3+2”系统工程,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全面完成“十四五”发展各项任务,朝着“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目标迈进。

  

  风光秀丽的红花湖景区。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五年答卷

  实力迈入全国“百强区”

  五年来,惠城区委主动求变,干事创业凝聚新动能,在经济建设、城乡品质、民生福祉、改革增效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上了新台阶,焕发新气象。

  引入103宗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

  新思路打开新格局。近年来,区委带领团队主动打破固有的小地方思维和舒适区下的安逸心,当主人翁、做发动机,不断锻造“务实担当、创新进取”的惠城铁军。树牢“市区一体”理念,通过抓重点、寻突破,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实施“3+2”系统工程,明确发展路径,为惠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发展不断刷亮“成绩单”。累计投入18.63亿元用于东江湾千亿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引进正微半导体、TCL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信利康、天安数码等103宗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上升的经济指数,释放出发展势头向好的信号。惠城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641.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61.93亿元(下同),年均增长5%;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189家增加到347家,年均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从266.49亿元增长到535.1亿元,年均增长10.1%;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从573.33亿元增长到673.76亿元,年均增长5.9%。

  五年的接续奋斗,惠城区实力迈入全国“百强区”,先后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等称号。

  “1+4+双百”工程提升群众家门口幸福感

  以经济实力托底,五年来,惠城将“家”的理念融入城乡面貌建设中,深耕细作呈现新魅力。区委坚持把惠城这个“大家庭”当成自己的“小家庭”,着力建设美好家园。

  城市更新亮点纷呈,实施“1+4+双百”工程,成功举办西湖花灯,以灯光扮靓“一湖两江四带”城市会客厅,完成4个高速路出入口整治和100个“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打造11个“健康之家”、12个“长者之家”,让群众更加直接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打造1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区3010户7186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100%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美好家园建设过程中,区委以为民情怀书写时代答卷,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更高,民生福祉底色更足。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切事件件落实,新建、扩建第二十八小学、第五中学等21间学校,新建、扩建第二妇幼保健院上排院区、市第三人民医院横沥分院等11家医院,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生态宜居取得较大突破,全区142个行政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和省市7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2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满意度保持95%以上,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大胆“清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得以提速、民生事业得以完善,都要强化党的建设,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五年来,党的建设焕发新气象。区委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创新开展“两强一提”“百姓出题、书记答卷”“一建三示范”等活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构建“1+13+N”的党群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创新“2+3+N”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圆满完成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建立“1+3”监督体系,完成八届区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筑牢基础,提速增效。五年来,区委立足发展实际,大胆“清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首推规划许可合理误差机制,推出“工业项目当天摘牌即动工”、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容缺”办理,全市率先上线商事登记“秒批”系统,创新推行项目联络专员制度,探索建立“链长制”,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不断提升工作效能,顺利完成区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推行工作专班和权责一体赋权赋能机制,实施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将人财物向基层、重点片区和项目倾斜,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崭新蓝图

  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新机遇当前,惠城提出要扛起首位担当,聚焦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区建设,完成“硬”“软”两方面任务,绘就美好发展蓝图。

  县域经济

  聚焦区域联动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学习先进地区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做法,坚定不移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刘光滨在大会上说,要深入实施比学赶超行动,做强做优做实县域经济。

  言必谈产业,行必抓项目。下一步,惠城将聚焦区域联动打造产业集群。与深圳互补联动,在沿江沿路“一轴一带”产业布局基础上,向海向外延伸,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和5G等智能制造业。重点打造东江湾产业园等平台,全力推动省级高新区创建。同时,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小微企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区园区用地收储面积达到4万亩,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发挥好惠城驻深圳前海招商联络处作用,主动承接深圳高端产业外溢,引入专精特新“小巨人”项目。全面铺开项目联络专员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管家式”服务。到202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

  实施创新驱动高新企业倍增、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载体升级等“三大计划”。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近300家增加到800家;全区省级以上创新科技平台35家,市级以上孵化器8家。

  第三产业也将有新突破。惠城将加快建设以江北为核心的高端金融服务集聚区,建成全市金融中心。突出打造江北、金山新城等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推动商圈升级改造,加快培育水东街、祝屋巷等夜间消费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首店落户。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

  市区一体

  构建“东西南北中,处处展春风”城市新格局

  在全市“一张图”架构下,惠城将绘出最新“施工图”:加强与周边地区规划对接,东部依托东江湾、西部依托西湖,南部依托金山新城,北部依托高铁北站,中部依托CBD,构建“东西南北中,处处展春风”的发展格局。

  以通达为目的,交通再提速。以市“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五横五纵”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契机,借势布局,实现惠城与周边县区、城市之间的快联速通。密切中心区与各产业园区的交通衔接,构建中心区、重要景区、产业园区和北部山区之间的快速通道,打通东北部山区交通瓶颈,形成“大道如虹通四方,万千坦途连阡陌”的交通大网络。

  坚持立足群众需求,实施有机更新,从点的改造向片区建设转变,鼓励临近老旧小区统一规划,连片提升,完成全区所有老旧小区微改造,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实施惠博沿江路、“9号、10号”小区和望江片区改造,推动主要街道及江河景观全方位提升,建设一批更高水准的风情街区、商业街区。

  推动西湖及周边区域更新优化,高标准实施水东街三期、祝屋巷二期、滨江西路改造,活化利用府城、归善县城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回望西湖自然风光、近看古城历史风貌、远眺江北现代都市的“视觉廊道”。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区”,提升城市颜值。

  乡村振兴

  每年投入1亿元打造10个精品村

  值得“划重点”的是,惠城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每年投入1亿元,建设10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启动“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翰墨梅香·汤泉竹径”两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创建,重点推进横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和汝湖三产融合示范镇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惠城着力发展优质果蔬、花卉、甜玉米、丝苗米和梅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国家级丝苗米现代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大湾区高质量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开发利用好黄沙洞地热资源、古村落文化、芦洲竹海等特色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全域点状供地、集体土地入市等土地改革办法,盘活农村存量空间。探索国企参与乡村振兴模式,形成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新模式。

  改革增效

  打造“特区式”营商环境

  “树牢‘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意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刘光滨说,要大力推动改革增效,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氛围。

  惠城将持续发挥专班“小特区”优势,整合资源,放权赋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化“条块融合、区属镇管”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财力下沉。实行“否决审批制”,实现申请事项“一次办好”。推行高频服务事项“无人干预、智能审批”,提升高频事项的审批效率。

  惠城将全面对标深圳涉企涉民服务清单、审批标准,主动融入“双区”营商环境建设,全面对标深圳涉企涉民服务清单、审批标准,打造“特区式”的营商环境,实现同一事项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建立完善惠城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工作方案,持续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惠企稳企政策落实有“新招”。惠城将定期搜集发布惠城投资机遇、产业需求,推动优质项目与产业链资源精准匹配,实现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继续开展“企业体检”和直通车活动,对企业诉求和群众合法诉求“接诉即办”。

  生态文化

  美化绿化亮化“一阁两江三湖四岸”

  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水光山色”和历史文化相互交织是惠城独特的资源禀赋。未来五年,惠城将以“内外兼修”为画笔,描绘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升级城市“硬件”。城市颜值进一步提升。该区将推进“一阁两江三湖四岸”等区域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通过微景观、小公园、雕塑等形式,精心雕琢公共空间,着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花园城市。

  严守生态环保底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深化垃圾分类、街面序化等系列行动,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做到应收尽收,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和能耗“双控”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汝湖、横沥、芦洲等区域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

  升华城市“内涵”。惠城将深度挖掘府城文化、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讲好惠城故事,擦亮惠城文化标识。依托西湖、东江、西枝江的“绿水元素”和“一街两府”的文化元素,推动水、城、人、文、景互联互动,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持续深化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做好文旅融合、景点串联,打造更多高品质景区,到2025年,3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12个以上。

  美好家园

  增加学位6万个,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将资金投入用在刀刃上,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归属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学校扩容增位,到2025年,新建公办幼儿园50所以上,新建(扩建)中小学30所以上,增加学位6万个以上。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落实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市区共建儿童公园、图书馆、小球场等设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健康惠城建设。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和横沥分院、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江北院区、小金口人民医院新院建设,推动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村卫生院升级,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探索家庭养老新模式,将专业化公共服务从机构延伸至家庭,大力发展社工服务,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建设区疾控中心,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党建保障

  打造独具惠城特色基层党建风景线

  迈上新征程,必须坚持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未来五年,惠城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全面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整区提升、示范引领”行动,不断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统筹推进“红色物业”“红色小区”建设,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示范工程,推行党群服务中心“一镇(街)一品”特色运营,打造独具惠城特色的基层党建风景线。

  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实施年轻干部“4030”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双千计划”,做优惠城“人才暖屋”“惠英才”等品牌,制定人才服务清单,让更多的人才选择惠城、扎根惠城、发展惠城。

  坚定不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干部平安工程“1+3”监督体系,推动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形成常态长效监督合力。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惠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