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全国各地日渐升腾起暖心的烟火气。最近,“地摊经济”屡成热门词汇,一些城市因“夜市”“烧烤”火上热搜,一些地方出台放开设摊、允许商业外摆的相关规定。毫无疑问,发展“地摊经济”,方便了市民生活,有助于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年轻一代“摊主”带着新经营理念而来,更是为过去千篇一律的路边摊带来了新气象。“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红火的路边摊,既是经济复苏的注脚,也是社会情绪的写照。
但是,“地摊经济”固有的缺陷,并不会在这一轮红火中自然消除。我们珍视城市的烟火气,同样要直面“路边摊”的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问题,更要正视“地摊经济”所能承担的使命,不搞“一刀切”,不信“一招鲜”。
不同城市,资源禀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以什么姿态对待“路边摊”,要因城而定、因时而变。哪怕适合发展“地摊经济”的城市,也要不断探索现代化治理、精细化管理,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凡是持续走红、久不翻车的“网红城市”,在大张旗鼓的“放”背后,是静默无声的长期努力。
“地摊经济”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劲,在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生需求凸显之时能解燃眉之急。更要看到,“路边摊”是群众生活的基石,但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局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身聚集的资源和要素,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侯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