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小托育”如何不负所“托”?
2024-07-12 09:49:06 稿源:惠州文明网 点击:
  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家庭婚育观念变化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惠州日报》近日报道,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查找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构建完善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一枝一叶总关情,“小托育”托起“大民生”。相信不少奶爸奶妈正期待着婴幼儿照护服务能不负所“托”,破解“谁来带娃”的难题。

  (一)

  让幼有所育。

  “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双方父母还没有退休,希望有合适的托育机构帮我们照护孩子……”受制于父母工作忙、长辈在老家或精力有限、聘请保姆价格较高等方面原因,不少家庭对现代化、社会化的托育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每年6月15日至7月15日是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据今年全国宣传月启动仪式介绍,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但实际上,托育服务尚属起步阶段,群众的托育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全国入托率仅为6%。

  伴随婴幼儿照护需求的不断扩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持续出台,托育事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比如,上海市提出了“社区托育服务点”概念,通过建设社区“宝宝屋”,取自上海话“抱抱我”的谐音,着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山东省济南市则启动了全国首个托育城市品牌“泉心托”创建工程,探索“小区内、家门口”可见、可及、可持续的家庭托育模式,为当地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

  解决托位“有没有”的问题,可以消除家庭对婴幼儿“没人带”的顾虑。当前,我市也在不断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显示,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成效明显,截至今年5月,全市共有托育机构538家,可提供托位32199个。不过,调研发现,存在部分家庭不清楚婴幼儿照护服务、综合服务机构建设进展缓慢、婴幼儿照护服务缺少指导等问题。

  显然,各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举措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大力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托育市场,多渠道增加供给总量。

  (二)

  让幼有优育。

  “不仅仅是帮忙照看孩子,更希望孩子能在专业指导下学到东西。”随着家庭育儿理念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追求更加专业化的高品质托育服务。对家长而言,除了“有得托”外,还要“托得好”。

  这不,有家长对托育服务提出了“灵魂三问”:安全吗?贵吗?质量如何?

  伴随国内托育机构遍地开花,各地也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作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的江苏省苏州市,在制定《托育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地方性标准的同时,依托“智慧托育”平台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合力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上海市的“宝宝屋”每年为每位孩子提供12次免费服务,12次后可按公益价格继续享受服务;湖南省长沙市努力提供“方便可及、价格亲民、品质卓越”的托育服务,多渠道持续发力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机构在探索托育新模式。近日,大湾区首个医育园开园,这是惠州第一家将中医保健融入婴幼儿照护的托育园,集托育、科学养育指导支持、中医保健、教学研发于一体,是一所产、学、研创新实验托育园。

  解决托育“优不优”的问题,可以消除家庭对婴幼儿托育“带不好”的顾虑。给更多家庭提供安全、放心的托育服务,需要在机构数量和托育质量上同时发力,坚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创新多元服务供给模式等,防止托育机构野蛮生长,解除更多家庭的后顾之忧。

  不负所“托”,“育”见未来。可以预见,婴幼儿照护服务产业是妥妥的朝阳产业,我市要坚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