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是农户家庭的重要空间构成。近些年,随着美丽庭院的兴起,庭院经济快速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新动能。目前,惠州各级“美丽庭院”户数总量已破万,其中省级126户、市级216户。此外,4个村入选省级“美丽庭院”村。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指导意见,明确“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去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庭院“方寸地”,可谓农户“致富园”。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口,如何下好“庭院经济”先手棋,激活全市乡村产业振兴一盘棋,助推“百千万工程”实施,值得探讨。
(一)
简单讲,庭院经济即农户家庭院落经济,通常是乡村美丽庭院向特色生产经营活动的延伸。
今年春节刚过,因为繁花朵朵横跨近百米的“三角梅瀑布”惊艳出圈,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黄屋村黄玉兰夫妇家的美丽庭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拍照打卡。
为了游客开心赏花,黄玉兰夫妇不仅把自家的庭院、茶室和卫生间全部免费开放,还把附近一块闲置菜地自费平整成临时停车场,供游客免费使用。同时,黄玉兰夫妇抓住商机,顺便供售萝卜粄和眉豆粄,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又增加家庭收入,而周边一些村民也开始在黄玉兰家门前摆摊,卖起了小吃和饮料。
在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花竹社区二坑居民小组,很多村民把闲置老屋改造成“美丽庭院”,在为民宿加分、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让村子越来越有人气。
“院子美了,心情也会更好,受益的还是自己。”每天早上起床收拾完屋子后,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村民曾桥英就会精心为自家庭院装扮一番,或为花草松土浇水,或为绿植和果树修剪造型,整个院落被打理得生机盎然、花香四溢。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农民这个主体。离开了农民主体,乡村难言真正振兴。庭院经济将环境美化、家庭增收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极大激发了农民主体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从全国范围看,乡村治理初期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整治脏乱差上,尽管政府使出全力,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并没有预期的高,村容村貌后续管护也不尽如人意。而近些年,很多乡村都已做到干净整洁,可人气还是不够。为什么呢?
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热情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要激发农民主体热情,就必须有一个切入的基点,即要找到农户与乡村同频共振的连结点,而庭院经济正好充当了这个连结点。如果把整治脏乱差比作乡村的“面子”,那么发展庭院经济就是乡村的“里子”。对村民来说,面子只是“养眼”,却不一定“养心”。从“里子”着手,对了农民胃口,主体热情才可能被激发。
(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撑,以产业聚人气、旺财气,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种乡村产业形态,庭院经济契合了乡村实际与农民情感需求。发展庭院经济,如果说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是其迈出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的关键一步,则是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在“漆篮之乡”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家家户户以庭院为手工作坊生产漆篮,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2000万元,还延伸出了研学、民宿、农家乐、视觉输出等关联业态。在龙水村农家庭院,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竹编、灰工、漆艺等漆篮古法工艺,品尝地道的闽南风味美食,摄影发烧友还可以用镜头全程记录从一根竹子到漆篮的华丽蝶变。
事实说明,庭院经济单个体量虽然很小,但“小而精”的背后蕴藏着大潜力。一方面,庭院经济可以横向联合,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协同融合效应,打造全流程沉浸式文旅体验;另一方面,庭院经济可以纵向挖掘,通过文化赋能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
当然也要看到,眼下庭院经济整体发展比较缓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规划,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户家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相对有限,面临的生产风险较大等。
庭院经济一家一户的“星星之火”,如何形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燎原之势”,关键在科学规划、政策引导。
今年,市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实施方案,整合现有政策、资金、资源,结合“百千万工程”、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对“美丽庭院”创建提质升级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这将为全市庭院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在规划引领上,拿潼湖镇黄屋村来说,不妨利用此次“三角梅瀑布”爆红机遇,从“美丽庭院”创建切入,立足“一村一品”好好规划一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三角梅花海村”,同时向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农家美食、休闲茶舍,乃至研学、文创等关联庭院经济业态延伸,打造三角梅全流程沉浸式文旅体验综合体。
庭院虽小,作用不小。美丽庭院,魅力乡村。笔者坚信,当农民的主体热情被充分激发、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满载温情与乡愁的农家庭院,必将以“微经济”的小口径融合,释放出助力乡村产业大振兴的无限可能。(惠州日报记者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