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惠语】勿让“指尖形式主义”向学校蔓延
2024-12-12 09:12:52 稿源:惠州文明网 点击:

  据报道,越来越多家长吐槽“家长群成了任务群”,各种“打卡”任务让人疲于应对、倍感焦虑。做家务、做运动要在群里“打卡”,遇上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要在群里上传手抄报、制作灯笼、全家一起观看某节目的图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看中学校人员基数大、易管理等“优势”,将政务类公众号、APP的涨粉需求,以及各类评比任务,通过家长群转嫁给学生家长。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给部分家长和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和压力。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面对老师布置的主题手抄报、卡通人物花灯、电子版心得体会、各类评比任务等作业时,大多还只能当个配角,于是拼爹拼妈成了常态,老师还有意无意补充:“请家长按时按质按量监督完成”“请家长配合孩子完成……”难怪很多家长吐槽“手机响起就心头一紧”,那些二孩、三孩家长“运营”多个家长群,更是心力交瘁。

  家长群本是“互联网+”的沟通新渠道,原意是让家校日常沟通更高效便捷,为何变成了家长的“任务群”?

  笔者认为,主要是某些工作变味走样,“指尖形式主义”向学校蔓延。一些地方热衷于借助网络搞各种考核、比赛,提倡对教学活动进行“留痕”,乐于通过“纸面”“网端”了解具体教学情况;一些部门利用家长群“拿捏”广大家长完成各类考核指标……导致各种奇葩作业、另类“打卡”层出不穷。

  家长群是加强家校联系的桥梁,不应沦为“指尖形式主义”的末端。让家长群回到理性、有序状态,需要抓实源头管理,屏蔽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持续优化教学任务指标,坚决杜绝“指尖形式主义”。不搞教学领域的“网上形象工程”,不通过积分排名、设立优秀奖项等方式,要求老师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工作通知;不将微信点赞、下载登录APP人次、网络投票参与率等作为中小学校和教师评优的依据,避免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在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将压力转嫁给学生和家长。学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果断砍掉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网络作业”和各种“打卡”任务,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压。班主任作为群主,要始终明确建群宗旨,积极营造家长群良性氛围,强化家校沟通成效,让教学工作获取更多“家”的力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和家庭厘清职责边界、紧密配合,避免压力和焦虑在家长群堆积,才能构建基于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家校关系,更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凌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