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惠语】以“壮马轻车”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2024-12-18 09:27:17 稿源:惠州文明网 点击:

  都说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繁杂琐碎。笔者在基层走访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感慨:一边承受着任务重、责任大的双重压力,一边又面临“看得见管不着”的现实窘境。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引人深思。“小马拉大车”,是对基层组织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实际问题的形象描述。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出现在一时一地,而是长期困扰基层干部的典型问题,可谓流弊极广、根深蒂固。

  为何“小马拉大车”问题屡见不鲜?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长期以来,在社会治理场域,基层的主要职责是抓执行、抓落地,对一些下放到属地的工作任务,没有太多自主权,加上基层工作点多面广、处理难度大,“马”小“车”大既有先天的“基因”,又面临现实的困境。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大顽疾导致了问题的加剧。比如,在一些地方,“表海”“会海”泛滥、“打卡”“评比”繁多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现象死灰复燃,“运动式”“甩锅式”的工作做法禁而不止,让基层减负大打折扣,甚至“越减越负”。

  当前,社会治理的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小马拉大车”难题不破解,必然造成“马倦怠、车超载”。基层工作者往往疲于奔命,分身乏术,难以抽出精力解决群众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群众“短腿”,拉远了干群关系,挫伤了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

  治病必求于本。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是要从“权小责大”入手,厘清职责边界。实践中要坚持制度导向,科学梳理清单,形成职责、事务等“热力图”,严防以“属地管理”为幌子向基层“甩锅”“加码”,绝不能把“问责机制”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确保基层治理权责平衡对等。

  “大车”负担轻了,“小马”拉起来步子才会快。避免基层负担过重,必须纾解基层的难与烦,为“小马”释能。要从“人少事多”入手,根治政绩观不正的“病因”,坚决杜绝基层工作中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考核繁多等问题,彻底拔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软钉子”,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回归到服务基层群众的本色。

  诚然,“马拉车”是矛盾对立统一体,“马”大并不意味着力大高效。新形势下,广大基层干部开展探索性、创造性工作,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必备能力,要多些“首创精神”,认真对待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对上级要防止被动应付、刻意迎合,对工作要注重主动谋划、灵活变通,始终保持一股敢闯敢干的创新劲头,让“基层首创”赋予“小马”更大动能。

  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难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只有从体制机制层面找出问题病灶成因,因地制宜出实招、鼓实劲,切实做到“壮马轻车”,才能使“马”跑得更好更欢、“车”行得更稳更快,才能让基层治理增添动力、更有活力。(欧阳成 张旭华 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