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狂风暴雨席卷惠州。豆大的雨点砸在车窗上噼啪作响,路上行人步履匆匆,唯有一辆银色轿车在风雨中格外坚定——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邓东正驱车赶往防汛备勤点。不料,一场突发的意外,让他在使命之外,又写下了一段温暖的担当故事。
邓东翻出随车携带的急救包,准备为患者急救。图片由惠州市红十字会提供
急刹!本能冲向倒下的身影
当天上午10时15分许,大家行车视线被雨水影响。邓东行车至惠民东平店路口时,刺耳的刹车声划破雨幕。只见前方一名快递小哥连人带车被一辆白色轿车撞倒,电动车零件散落一地,小哥蜷缩在积水中,右手紧紧捂着流血的右膝,痛苦的呻吟被风雨吞没。
“不好!有人受伤!”作为退伍军人和应急救护师资的双重本能,他瞬间作出反应,拉开车门,不顾狂风灌进衣领,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冲了过去。
跪地!胸膛与纱布筑“安全岛”
“别怕,我是红十字救护员,让我看看!”他半跪在地,一边用身体为伤者挡住风雨,一边快速检查伤势——右膝伤口深可见肉,肿胀明显,极有可能骨折。
“千万别动,乱动会加重伤情!”邓东一边轻声安抚,一边迅速从车内翻出急救包。撕开无菌纱布的动作在风雨中略显艰难,但他的手始终稳如磐石: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泥沙,再用碘伏消毒,最后垫上纱布加压包扎。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这样绑着能止血,等救护车来就安全了。”他抬头时,额头的雨水混着汗水滑落,却没忘了给伤者一个安心的眼神。
等待120救护车时,风雨丝毫没有减弱。邓东始终半蹲在积水里,一手撑着伞为伤者遮雨,一手不时查看包扎处的渗血情况,还不忘和对方聊天分散注意力:“您平时跑这片区吧?等伤好了,我还来寄快递。”简单的话语像一剂镇定剂,让原本紧张的小哥渐渐放松下来。
我在!冷雨中的“托举”
当救护车冲破雨雾赶到时,医护人员看到的是这样一幕:退伍老兵浑身湿透,却仍稳稳托着伤者的膝盖,白色纱布上的红十字标志在风雨中格外醒目。“伤者可能骨折,已经初步止血包扎,注意搬运时保持腿部固定。”他向医护人员清晰交代完伤情,才默默站起身,目送救护车消失在雨幕中。
此时,他的裤腿已沾满泥污,膝盖因长时间弯曲隐隐作痛,但他只是简单擦拭了一下,便再次发动汽车赶往备勤点。“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有人需要帮忙,我正好会。”事后被问起时,邓东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可这份“平常”,恰恰藏着最动人的力量。退伍不褪色,他把军营里的担当刻进了骨子里;志愿有温度,他让红十字的“博爱”精神在风雨中落地生根。在台风天里,他本是奔赴使命的“逆行者”,却因一次意外的停留,成为了陌生人生命里的“守护者”。
雨还在下,但这座城市因为有这样的人而暖意涌动。当我们为快递小哥的平安祈祷时,更该记住:总有一些身影,会在风雨中为你驻足,用双手托举起生命的重量。而这,正是“人道、博爱、奉献”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