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古今相遇。苏轼与现代文化馆职员倩倩因一幅未完成的插画集产生奇妙联结,在惠州山水间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当东坡先生穿越时空重游惠州,目睹现代化城市风貌时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引发全场观众深切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5月9日19:00,原创情景剧《又见东坡》在惠州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小剧场精彩上演,150余名观众在古韵今声交织的舞台中,共同欣赏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出。该剧作为惠城区东坡文化“三个一”文艺精品工程(一部舞台短剧、一首原创歌曲、一批书画作品)的压轴之作,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惠城区委宣传部与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惠城区文化馆倾情演绎。
情景剧融合诗歌舞,让东坡对话现代惠州
舞台灯光渐亮,背景屏展现惠州西湖夜景,主角倩倩遇到了东坡先生,在千年之前的白鹤峰、合江楼、荔枝园、朝云墓旁,向他倾诉心中的困惑,东坡先生一一为她解惑;倩倩带东坡先生参观千年之后的惠州,美丽的山水、干净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城市。看到西湖、合江楼、东坡祠、朝云墓依旧存在,听到如今人们仍在诵读他的诗词,东坡先生感慨万千,欣慰地笑了......
据了解,《又见东坡》以基层文化工作者视角展开叙事,通过现代人挖掘东坡寓惠文脉、活化历史遗存的创作实践,构建起与东坡先生的跨时空对话。剧中既呈现当代惠州如何以书画、歌舞、数字技术等多元形式传承东坡精神,更借与东坡的朝夕相谈,深切感悟共鸣东坡先生当下情感。
“排练了3个月,这些都是非专业演员,能表现得如此真的很不容易。”导演袁强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以一种情景剧融合了歌曲演唱、诗词朗诵、情景演绎与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东坡文化“三个一”文艺精品已完成
剧中借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十月二日初到惠州》《食荔枝》《雨中花慢·嫩脸羞蛾》等广为流传的诗词,使两个相距千年的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苏轼扮演者陈鹏帆向记者分享:“剧中许多东坡先生的诗词要去真情实感地揣摩,感受当下情景,苏东坡豪放的心态和豁达的人生观,让我深受触动,也希望通过这部剧将东坡先生的精神传递给观众。”
东坡小学六年级学生朱昕雯说:“情景剧中演绎的东坡先生面对逆境时的乐观与坚韧,让我深受启发,我学习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
据了解,目前惠城区东坡文化“三个一”文艺精品已完成(一部舞台短剧、一首原创歌曲、一批书画作品),包括原创情景剧《又见东坡》、原创歌曲《江月·念东坡》以及一批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这些将成为惠州打造东坡文化IP的核心载体、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