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城管以“三个特别”工作法处理市民投诉,守护城市夜晚安宁
2025-06-26 11:11:00 稿源:惠州头条App 点击:

  深夜的一通电话,改变了一场因噪音引起的“拉锯战”。

  “您好,这里是惠城区城管执法局,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近日凌晨2点28分,12319城管服务热线值班员小陈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断断续续、略显吃力的声音。电话那头,是由于面部手术导致语言障碍的市民徐先生。他每一次发声都格外艰难,但努力表达着自己的诉求:楼下的清吧音响轰鸣,让他彻夜难眠。

  “您别急,慢慢说,我们记下来。”小陈没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甚至主动延长通话时间,确保徐先生的每一句诉求都被清晰记录。这通本可能因沟通不畅被挂断的电话,成了温暖故事的开始……

徐先生到惠城区城管执法局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特别沟通:一句“慢慢说”,让投诉者感到温暖

  “我说话不清楚,怕别人不耐烦……但他们每次都让我别着急。”徐先生回忆,自己因为语言表达吃力,曾担心投诉无门。但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的接线员们用一句句“我们听着呢”“您继续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4月以来,家住江北街道花园路的徐先生因楼下清吧音响声音过大扰人休息,多次拨打投诉热线进行投诉。每一次,接访人员都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倾听他的困扰,甚至主动回拨确认细节。这份特别的沟通方式,让原本焦虑的徐先生逐渐安心:“我感觉得到,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录问题,而是真的想帮我。”

  特别方案:既要静夜安眠,也要烟火人间

  清吧音响噪音扰民,看似简单的执法,却关系着商户生计与居民生活的平衡。针对徐先生投诉的噪音扰民问题,城管执法人员多次上门与经营者沟通:“能不能把音响位置调整,或者加装隔音设施?深夜时段能否不开放唱K业务?”执法人员老林说,“我们理解商家要经营,但也希望他们理解居民要休息。”

  经过反复协商,经营方积极配合整改,最终撤离音响设备,并对经营场所进行了降噪处理,效果良好。整改后,徐先生终于睡上了安稳觉,而清吧也保住了生意,甚至因环境优化吸引了更多顾客。

  特别回访:不打招呼“回头看”,推动整改措施落地

  “他们总在深夜来检查,比我这个投诉人还上心。”徐先生发现,执法人员的回访从不“走过场”。

  5月15日凌晨,惠城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区文广旅体局、公安部门以及江北街道办事处突击检查,确认徐先生投诉的清吧此前用于唱k的设备已全部撤离,现场未出现顾客唱歌现象,整体环境音量处于合理范围。

  这种不打招呼的“回头看”,推动整改措施真正落地。

  6月4日,徐先生提笔写下表扬信:“感谢你们用真心换来了我们的安心。”更让人动容的是,6月10日,他来到惠城区城管执法局,向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你们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

  11000宗诉求背后的“为民密码”

  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以来,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累计处理群众诉求11000余宗:街巷的占道经营、地面的保洁卫生、小区的垃圾分类、经营场所噪音扰民……这些看似“小事”,关系的却是百姓生活的“大事”。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惠城区城管执法局业务受理负责人说。如今,“三个特别”工作法已在全局推广——特别沟通,倾听每一份不易;特别方案,平衡每一方利益;特别回访,守护每一刻安宁。

  深夜亮着的值班灯、通话记录里反复出现的“您请说”、执法人员被汗水浸透的制服,城市治理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节里,让投诉者从“满腹怨气”到“真心点赞”,让执法者从“管理者”变成“贴心人”。正如徐先生所说,尊重,是“听得见”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