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北京大学攻读环境工程学硕士的许丽敏,本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前往一线城市发展,但在我市高层次人才引入优惠待遇的热情推介下,认定惠州发展的广阔空间,欣然选择回到家乡惠州贡献自身青春才干。
从当时的市环境保护局到现在的惠城区龙丰街道办,许丽敏用14年的时间,走出一条从“专业理工女”到“基层实干家”的转型之路。如今任职龙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的她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生于斯、长于斯,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我了解惠州的山水人文,更能发挥专业所长建设家乡。如今,与这座城市同奋斗、共成长,我与有荣焉。”
优才政策吸引选择“归乡路”
2009年,许丽敏通过惠州市硕博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家乡,进入当时的市环境保护局工作。谈及为何选择惠州,她坦言既有政策吸引,也有城市自身的魅力。
“当年硕士引进有安家费,工资也比同级高,还有专属通讯、交通、就医便利和补贴。外地人才还可以入住人才房,子女入读名校也有保障。”说起家乡的“厚待”,许丽敏如数家珍,她认为惠州的人才政策贴近人才实际需求,生活压力小,收入与物价匹配度高,更适合实现“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
更重要的是,惠州在环保领域的先行先试,与她所学的环境专业高度契合。“惠州很早就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发展环保、绿色、电子信息等产业,我学的东西在这里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基层实干更有“获得感”
2021年,组织上认为许丽敏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工作履历,沟通协调能力强,但仍需要基层社会管理经验来提升综合能力,便安排她到惠城区镇街历练工作。于是,许丽敏开始了从专业环保人向“基层实干家”的转型路,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二站”。
在这个事业转折点,北大求学时光留给她的烙印派上了用场。“北大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深厚的知识,更是一种干事处世的思维。”她总结为三点——长远思维、注重总结、简单作风。
“在基层,我们常常面对的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北大教会我要从根源上思考,避免‘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另一个问题’,要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提高工作质效。”她喜欢“团队作战”,与团队成员共同研究问题、分工协作,为此特别强调工作之后总结提炼的重要性,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工作中,“理工女”的她崇尚简单朴素,“在基层4年,我愈发认为,做好群众工作,不仅仅是要跟群众‘心贴心’,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直面问题关键、专注解决问题本身——这种务实的作风,让她在基层工作中很快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
“在基层,获得感特别强。”许丽敏与团队锚定“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幸福街道”的目标,推动龙丰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83.3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0.3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我希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一脚印地推进民生实事落实,做好做实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关键小事。”作为曾经的环保专业人士,许丽敏刚到龙丰就重点推进青年河治理工程,联合团队排查污染源,将排污口接入污水管网,使水质持续达标;推动辖区内4个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完成提标升级;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为“美丽示范主街”鳄湖路的升级融入了东坡文化IP,让路面变整洁、通透、美观,使鳄湖路成为了群众畅游西湖的绿色生态文旅步道和休闲打卡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结合龙丰作为老工业阵地的资源优势,开展老旧厂房与周边环境整治,“以老呈新”推动鹅岭南路沿线闲置厂房升级改造,推动皇冠制罐老厂房成功打造为“全市首家一站式体育综合体”顽猴运动空间,并在“TTK”旧厂房、老汽车客运站接续推动TCL博物馆和520喜庆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唤醒“沉睡资源”,以期重现鹅岭南路昔日繁华。
“龙丰的‘山’‘水’资源不可负。我们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里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许丽敏说,近年来,龙丰的西湖旅游景区(含红花湖、高榜山)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未来,希望充分利用西湖、红花湖、高榜山旅游资源,联动市区把共联村、黄塘片区作为配套西湖旅游景区的优势区域,发展“近郊周末游”示范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引力场
许丽敏在惠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市重视人才培育的生动名片。以才引才,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引力场。作为从名校走出的惠州人,许丽敏不仅把自己的丈夫和师兄介绍来惠州创业工作,还多次参与清北等高校的推介活动,与师弟师妹座谈交流。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招引,持续组织高校推介活动和游学等,许丽敏说自己也有幸参与其中,并与北大的师弟师妹座谈交流。
“我感觉他们部分人也希望来惠能够‘大展身手’,希望在人才招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惠州产业、文化等领域需求开展针对性地聘用,让他们明确来惠奋斗的方向,配备专门团队和项目跟进,有更好的平台发挥自身所长,让人才‘发光发热’。”未来,许丽敏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跟已经入职的校友们见面交流,共同在惠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长。
“惠州是宜居的家园,也是宜业的沃土。这里看重人才的引育,也重视人才的留用。”她向母校的学弟学妹发出诚挚邀请:“热忱欢迎北大师弟师妹来惠就业创业!”
从北大“理工女”到基层骨干,从环保专家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她的成长轨迹是惠州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她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用行动诠释了“才聚惠州,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