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读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表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599个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397名同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这次表彰大会中,惠州2人1集体获表彰,其中惠城区政协副主席兼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红光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惠城区70多所小学、10多所中学及30多个村(社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守护青少年成长。

刘红光(后排左3)在幼儿园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
护“未”成长
走进校园和村(社区)开展600多场次普法讲堂
刘红光是从1989年开始执业的惠州第一代律师,长期从事政府法律事务、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工作,有长达35年的法律实务和司法实践经验,被当地干部群众尊称为“法律老中医”。他理想信念坚定,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情怀有爱心有热情,早在2000年11月惠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时就担任关工委副主任,直到2022年9月起担任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至今长达25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未间断。
20多年来,刘红光到惠城辖区的南坛、光彩、富民、水北、下角、十一小等70多所小学,四中、五中、七中、演达、河南岸、小金口、铁路、横沥等10多所中学以及南湖、大岭、望江、姚村等30多个村(社区),讲授《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防校园欺凌、防性侵、防盗抢、防电诈等法律知识课,累计达600多场次,听课师生和家长超过10万人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观摩法庭庭审和开展模拟法庭活动100多场次,参加人数近万人次,用心用情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推动打造“托起明天的太阳——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示范区。
打造品牌
推动实施“三大工程、十项行动”
强队伍、树典型、创特色、抓品牌、优环境,奋力谱写关心下一代工作新篇章。
刘红光自2022年9月担任惠城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关工组织网络和“六有”建设。
以全区175所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以全区21万多名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关爱对象,充分利用全区13个镇(街道)所辖83个社区居委会和142个行政村工作平台,推动社区(村)建立“关爱‘未’保驿站”。
广泛动员辖区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近3000名“五老”志愿者,创造性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重点推进惠城红军小学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工程、推动“五老”同志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
具体实施好十项行动,包括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大手拉小手—老少共筑中国梦、做新时代好少年—扣好诚信的扣子主题征文、奋力在青春赛道上奔跑、小鹅绒与“未”爱留声—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关爱帮扶困难家庭学子圆梦、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等。
助学送暖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关爱画出“同心圆”
20多年来,刘红光个人累计捐资9万多元帮扶了16名残疾和困难家庭学子上学。2021年到惠城区政协工作后,倡议部分企业家政协委员献爱心,会同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11场“同心园”爱心助学活动,已累计筹集善款向80多名困难家庭学子发放助学金26万多元。
刘红光切实把“同心园”爱心助学活动打造成“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送温暖”的重要平台,真正成为一项叫得响、办得好、见实效的“暖心工程”,为促进社会和谐、助力民生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助力“百千万工程”
“培训+助农服务”,推动农村青年创业
结合惠城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和特点,主动联系对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畜牧水产、农技推广和供销合作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期100多名农创青年培训和政企对接座谈交流,培育推广了江北润迅农特商贸、“惠物铺”特产手信、汝湖甜玉米、水口“阿嫲粽”、三栋沉香鸡、横沥“富贵(梅)菜”、墨园“粤菜师傅”村、芦州蓝莓园、马安甲鱼养殖场等多个农创特色种养基地、加工厂和销售网络,扎实有效为农村青年成功创业增动力、添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