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让我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步行两分钟就到教室!”日前,在江南街道祝屋巷党群服务中心6楼教室,72岁的张阿姨正跟着专业的授课老师练习发声。随着惠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江南分校落户祝屋巷党群服务中心并正式开课,这个以“2分钟步行圈”为特色的未来社区已完成阵地建设,目前相关功能室逐步投入使用。通过“党建引领—空间焕新—长效运营”三维发力,江南街道让传统街巷焕发现代社区治理新活力,为当地居民开启全龄友好幸福篇章。
活动空间“老幼共学、党群同乐”
走进位于下角寿山路的祝屋巷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前台的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二楼靠墙的书柜上,由市图书馆捐赠的1000册图书整齐摆放,时有居民来此翻阅,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乐、邻里和睦”的全龄友好未来社区,去年下半年开始,江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迅速行动、高位推进之势,搭建工作专班,盘活周边资源,拆除围墙及临建物,美化绿化建筑外立面、巷道等,在2个月时间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打造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在2分钟步行圈内享有“3个便民服务点、1条美好生活街”的未来社区,为居民提供约37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场地。
祝屋巷未来社区非洲鼓公益课堂吸引了不少居民参加。
党群服务中心每层楼布局合理,“三中心”功能脉络清晰可见:首层集“政务办理+名人工作室”于一体,名医坐诊、名师授课、名律师坐堂,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便捷的服务,办事更高效;邻里中心纵向贯通二至四楼,党建书吧与人才驿站为青年打造“充电站”,共享厨房凝聚邻里情,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亲子互动交流、邻里和睦相处的平台;活动中心五至六楼作为全龄化居民活动场所,党群会议室、舞蹈室成为老年大学课程、少儿“四点半课堂”的“公开教室”,共同构建起“老幼共学、党群同乐”的活动空间。
“我一直很喜欢跳舞,年轻时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机会学习。现在退休了,有了这样的公益培训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真是太好了!”家住祝屋巷的刘阿姨开心地说。
日前,祝屋巷未来社区举办“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公益培训课堂,其中非洲鼓、中国舞课程已率先开班,吸引了近50名退休职工和居民报名参加。
未来社区“美好生活街”将祝枝山文化IP深植街巷肌理,打造出1000平方米户外共享活动空间,让居民推门即享“可聚集、可活动、可交心”的邻里天地。不远处,惠民综合服务中心更针对“一老一小”推出长者食堂、托育中心、适老化体验馆等特色服务,逐渐形成有温度的社区环境。
引入合伙人运营模式,激活老巷生命力
阵地建好后,如何让未来社区实现可持续运营?为破解这一难题,江南街道亮出“三大解法”。
在政社联动方面,街道加强与教育、卫健、司法等部门对接,争取资金资源和志愿者下沉,做细排班安排,运营好健康驿站、名人工作室;在人才培育方面,建强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打造社会工作者人才驿站,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更暖心、贴心的服务;在增资创收方面,以场地换服务、以资源换资金,引入社区合伙人,利用公共空间发展托育、养老产业和普惠性文艺培训服务等,通过社商联动丰富服务场景,增加社区经营性收入。
江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未来社区将加强“智治”,探索引入AI、智慧养老系统等,推动基层治理精准化、数据化、智能化,既有老巷子的温情,又有智慧社区的便利,用惠民服务方程式解出全龄幸福最大值。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程帆 黄静宜 陈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