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惠城区召开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暨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聚焦“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三大领域,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推动惠城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惠城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载体,文明培育有厚度、文明实践有热度、文明创建有力度,推荐汝湖镇南新村、横沥镇墨园村参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成功举办“大地流彩”“文明乡风在基层”“五童”等系列特色活动,成功打造文明实践“夜模式”,实现延时服务。
聚焦文明城市提质,从“荣誉争创”迈向“全域焕新”
制作五彩手链、学习“寿”字剪纸,传承非遗手工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亲子绘本阅读与创意手工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点赞;旧衣再“智”造,废物变成宝,环保活动让居民更加热爱绿色低碳生活……去年8月起,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启了“夜模式”行动,实现文明实践“延时服务”。
“夜模式”是惠城区“大地流彩——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项行动”(下称“大地流彩专项行动”)的生动注脚。去年,惠城区在“逢五出发”“四季行”品牌基础上,创新实施大地流彩专项行动。其中,“夜模式”延时服务累计举办夜间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突破2万人次。大地流彩专项行动的创新性获市级认可,在2024年“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发展提质类三等奖,助力惠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建设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惠城深度拓展共建机制,开展海关惠企、高校智库、文明实践所与各级文明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40多场次,其中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到惠城开展了10场基层宣讲培训。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区各镇街各单位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100多场次,持续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明之花”不仅绽放在城镇,也绽放在乡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凝心铸魂的工作,也是建设文明乡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基础性工程,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神保障和动力支撑。
去年以来,惠城在全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下称“五大行动”),开展“文明乡风在基层”系列活动,以乡村地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与群众美好生活追求息息相关的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在横沥镇墨园村,当地以乡风文明为核心,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等创新举措,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村内荣燊古树庄园等文旅项目带动乡村旅游,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农产品销路,助力共同富裕;汝湖镇南新村则以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为抓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宜居宜游的文明村镇。积极培育汝湖镇南新村、横沥镇墨园村等文明村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
聚焦创新举措赋能,以品牌迭代激活文明实践动能
“站在2025年新起点,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文明实践工作品牌迭代升级仍动能不足,‘八小时之外’服务供给、文明实践阵地拓展也有待提升。”在惠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暨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上,区文明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深化“五彩纷呈”方案,激发品牌升级新活力。在“逢5出发”“四季行”“十大讲堂”“大地流彩”等品牌持续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上,今年,惠城将升级打造“鹅城有爱,强区有我”——惠城区2025年五彩纷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文明乡风我践行”“文明实践夜模式”等活动,走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城路径”。其中,“鹅城有爱,强区有我”惠城区2025年五彩纷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五大内容。“大家在开展活动中,要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该负责人介绍,例如,在赤锦宣教焕彩活动中,针对农村群众可以采用更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进行理论宣讲;在金徽主流添彩活动中,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同时,立足本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镇街特色品牌。“打造镇街特色文明实践品牌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该负责人说,以中科信业产业园为例,它充分发挥园区“科技+文明实践+新媒体”的创新优势,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亮点。
摄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当前,惠城部分文明实践活动仍集中在白天开展,夜间休闲时段缺乏高质量文明实践活动。接下来,惠城将积极为群众提供“八小时之外”的服务供给。夜模式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和实际生活,邀请专家学者、行业能手等进行授课,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学习需求。
促进“双中心”融合,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中心”融合提升,统筹推进全国、省、市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惠城将结合市、区“十大公益项目”“群众满意服务项目”团队、“回家”党员等资源,组建更多规范化、专业化的文明实践队伍与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推进“一所两站”——小金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横沥镇墨园村、汝湖镇东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空间改造升级,释放更多资源效益。
聚焦乡风文明铸魂,移风易俗深耕乡村振兴沃土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对于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惠城,聚焦厚植农村文明根基、焕新乡村文明风貌,全区常抓不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接下来,惠城将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五大行动’走深走实。”区文明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落实定期报告工作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推动各牵头单位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实现到2025年底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目标。另一方面推动成果转化,通过组织镇街开展文明村镇常态化交流活动,争取培育新一批全国文明村镇,推动“五大行动”的成果转化。
“聚焦移风易俗,惠城将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该负责人说。
今年,惠城将持续开展“惠新风”“文明乡风在基层”系列活动,以“新风善美 德润鹅城”为主题,带资源、带队伍、带节目下沉到村里,组织举办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讲、说唱、文艺节目展演、书记讲村史等群众喜欢看、愿意听的形式,向群众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据悉,今年3月已在汝湖镇围仔村举办了首场活动,4月、5月将在水口、横沥举办,届时各镇街将结合实际,利用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等文化空间和实践所站阵地,通过“移风易俗+”模式将非遗文化、村史文化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文明乡风、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在城乡大地倡导文明新风尚。
与此同时,突出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大力推广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等移风易俗。“清明节期间,区文明办将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网上祭扫’‘文明祭扫’主题宣传、发放倡议书、开展主题宣讲等,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殡葬移风易俗各项行动。”该负责人介绍,各镇街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殡葬改革主题宣讲、“孝老爱亲”故事分享会等,并将“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积分制管理制度,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的重要内容,常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丧事简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