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村镇整体建设、农房风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开展起来,越变的不仅是面子,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里子;移风易俗中更多文明乡风涌现,乡村文化扎根当地土壤,却绽放时代芬芳……
“百千万工程”春风起,文明实践民生底色亮。2024年以来,惠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加强统筹,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村庄清洁、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作用,扎实推进五大行动,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今年,惠城区将横沥黄沙洞、墨园、汝湖南新、东亚、马安龙塘、木棉、三栋鹿颈等村镇打造为五大行动样本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做深做实,建设更多“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
用文明点亮惠城城乡底色。
做法成效:
五个“聚焦”齐发力
村庄变美变靓,去年完成3688栋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改造
横沥镇墨园村,作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之一,坐拥惠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古村丽质绽新颜。村民曾金婷的家直线距离古建筑群最近。“人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家是近古楼台先‘变靓’。”曾金婷打点房前屋后,植树栽花,打造传统与现代兼容的院落,让庭院的美与古村的美呼应。如今,白墙灰瓦、飞檐木椽,与葱茏绿树、缤纷花色的美丽庭院最为相称……
聚焦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五大行动”干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以治理村庄垃圾、厕所、污水、“三线”、乱搭乱建等环境卫生问题为重点,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
横沥镇美丽庭院。
2024年,惠城区共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7.93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2万吨,清理村内沟渠538.94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319.296吨,拆除危废弃泥砖房(残垣断壁)294间,15457平方米。
其中,全区共有11户家庭被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户。
以美为名,深入下去,“五大行动”聚焦农房风貌提升,塑造乡村特色面貌。惠城区结合乡村地理、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加强农房规划,落实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内容,编印《惠城区农房设计方案(小披檐及坡屋顶)图集》,推动2024年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改造任务3688栋有序完成,完成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汝湖镇打造的小镇会客厅高分通过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马安镇入列农房建设试点镇。
文化浸润由外而内深入人心,文明夜模式精彩纷呈
杨坤如祖居是一座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岭南特色于一体的私人住宅,于2004年被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在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方面,中共惠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选取汝湖镇杨坤如祖居作为新型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点之一,围绕“百年将军楼 乡村新梦想”主题,规划布置杨坤如生平展、东亚村概况展、特色建筑展、汝湖非遗展及汝湖特色展等五个展示空间。
布展后的杨坤如故居,通过一段段镌刻历史的文字、一个个承载记忆的物件、一张张定格时光的照片,既精炼又深入地展现汝湖的历史人文内涵和文化魅力,让美丽乡村呈现新风貌、绽放新魅力、释放新活力。
文明乡风活动走进三栋。
文化浸润由外而内、深入人心,“五大行动”还聚焦乡村文化空间,点亮群众多彩生活。通过加强乡村文化空间规划布局,推进横沥镇墨园村老书屋、汝湖镇东亚村杨坤如祖居及周边、小金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升级改造,打造了新型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示范点。
此外,还新建惠城区非遗馆(粤文坊)、邓演达纪念园乡村文化空间(游客服务中心/粤书吧)等2个新型公共文化场所。组织申报芦洲镇芦花书屋、横沥镇墨园村游客服务中心为“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组织开展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非遗一夏 四季村晚”、“阅享惠城”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文明也在夜幕下闪耀。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开启“夜模式”延时服务,持续拓展文明实践的空间与广度,点亮市民群众“夜生活”——可以是指尖上的非遗活动、可以是中医问诊的暖心服务,也可以是亲子温馨的夜读互动……多形式的“夜晓新风”“文明夜话”“悦享夜读”“健康夜动”等文明实践特色活动,持续拓展文明实践的空间与广度,推动文明实践在乡间“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夜模式"延时服务累计举办夜间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突破2万人次。项目创新性获市级认可,在2024年"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发展提质类三等奖。
四季村晚演出。
乡村好风景,致富有新路。“五大行动”同时也聚焦特色村镇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惠城区不仅推进横沥镇墨园古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还设计开发了“东坡游惠城研学旅游线路”,拍摄了短视频,并持续宣传推广此产品。
为发挥圩镇联城带乡作用,持续推动汝湖七女湖体育公益、东江漫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横沥镇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经验做法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
文明实践活动带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目前全区共有225个村社区,其中村142个,社区83个,均已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倡导红白事办席一切从简、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推行封顶制。
聚焦农村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树起来。目前,惠城各镇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惠聚美好”“大地流彩”文明实践活动,“惠新风·文明乡风在基层”等系列活动,带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水口下源村孩子们开展敬老志愿活动。
如江南街道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渔家文化节,进一步激发村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栋镇通过开展“文明点亮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现德育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小金口、水口等街道将创建“美丽庭院”与建设和谐家风、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桥东、江南、江北、河南岸、马安、横沥、芦洲等镇街与青年大学生突击队结对共建,用智慧小课堂点亮乡村文明。
下步重点:
五个“持续”促融合发展,打造为“五大行动”样本村
建设更多“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非一时之功,需全域用力、时时推进、久久为功。
为此,今年惠城将持续擦亮乡村“底色”,推进村庄清洁常态长效。围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攻坚,聚焦镇与镇、村与村、户与户,发动村民每周对房前屋后进行一次大清扫,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落实“门前三包”;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各镇街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各村社区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的大型村庄清洁大扫除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个“持续”关注提升乡村“颜值”,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走深走实。持续开展农房外立面、屋顶“小披檐”等改造,按时完成市区“百千万工程”拟培育典型镇村、重点提升镇街村以及其他“四沿”区域及重点地区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探索具有美观效果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农房建设改造方式,连点聚线成面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开展马安镇农房建设试点镇工作,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
游客到墨园村体验小火车旅游设施。
在持续丰富乡村“内涵”上,推进乡村文化空间提升创优扩容。持续推动横沥镇墨园村、汝湖镇东亚村、三栋镇鹿颈村、小金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乡村文化空间示范点建设,带动各镇街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新型文化空间。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持续大力开展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流动文化服务,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还将持续增强乡村“实力”,推进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推进横沥镇墨园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强传统建筑、传统村落、革命遗址、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手工艺品,推动乡村传统工艺振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值得关注的是,惠城将持续提升乡村“成色”,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走新入心。广泛开展“惠聚美好”“大地流彩”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童”活动,持续开展“惠新风·文明乡风在基层”“新风善美 德润惠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指导各镇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强化示范引领,努力将横沥黄沙洞、墨园、汝湖南新、东亚、马安龙塘、木棉、三栋鹿颈等村镇打造为五大行动样本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