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街道是惠州老城区所在地,面积6.08平方公里,居住着20多万名居民。由于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群众诉求复杂,社区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交出增进民生福祉新答卷?为此,惠城区桥西街道通过全面推行“西子便民桥”精细化治理新模式,探索推进“管执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城市治理创新实践样板,让辖区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升,民生服务持续优化,城市品质和居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升级。日前,这项工作获得市城乡管理与综合执法局调研组充分肯定。
桥西街道执法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查。
三大特色举措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老城区所具有的特性,持续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与水平。为了拓宽群众反映渠道,最大限度将基层社会的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桥西街道全面推行了“西子便民桥”精细化治理新模式。同时,自去年9月起,该街道探索推进“管执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致力于打破传统部门壁垒,实现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优化利用。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关键路径。
在开展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工作中,桥西街道以“民生需求导向、数字治理支撑、管执联动发力”为主线,形成三大特色举措。
厚植党建优势。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精细化治理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小区党支部,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推进“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党建一号工程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回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以“网格员+网格服务员+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队伍,定期开展网格民主议事活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提速诉求响应。西子便民桥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以“红黄绿”三色动态标注风险等级,联动派出所、交警、市场监督管理所、综合执法队、社区建设办、应急办、建设事务中心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信息传递更加准确,资源调配更加合理,更好地调动街道职能部门为群众开展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贯通服务网络。“管执一体化”治理体系整合了街道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建设事务、综合行政执法队、环卫等职能部门力量,协同社区、物业、学校等基层治理主体,联动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垂直管理部门及市政园林、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机构,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职能统筹和部门协同,避免管理盲区和重复执法,从源头减少行政扰企扰民。
桥西街道基层治理创新模式获充分肯定
近日,市城乡管理与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斌率队到桥西街道开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做法和成效。座谈会上,调研组观看了精细化治理及“西子便民桥”微信公众号操作流程展示相关视频,听取了“管执一体化”治理体系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就进一步推进“西子便民桥”精细化治理和“管执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惠城区桥西街道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对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积极作用。就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调研组提出,要深挖工作亮点,打造标杆品牌。聚焦“管执融合”“共建共治”等领域,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要强化宣传引导,凝聚治理共识。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对接,通过典型案例讲好基层治理故事,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要优化长效机制,夯实治理根基。完善部门协同、考核激励等配套制度,推动社会治理从“攻坚式”向“常态化”转变,持续深化治理创新,力争在城市品质提升、民生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更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