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非遗练急救!惠城江北街道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2025-04-02 09:38:00 稿源:今日惠州网 点击:

  “这次活动太有意思啦!一开始我还不太清楚非遗是什么,但看到那些漂亮的剪纸,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张红纸能剪出这么多图案,好神奇……”日前,在惠城区江北街道水北社区非遗文化传习室举办的剪纸公益课堂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江北街道水北社区积极探索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新路径,推动志愿服务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与惠州市红十字微善行志愿服务队携手打造特色传习室。这一创新之举既有力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公众的应急救护技能水平,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工作日传承非遗文化,周末宣讲应急救护知识

  水北社区非遗文化传习室位于东江边的大云寺遗址内。社区充分挖掘大云寺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构建起集应急救护宣讲、防灾减灾教育、生态环保宣传、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志愿者在教亲子家庭学习剪纸。通讯员郭丽媚供图

  在工作日,惠州市红十字微善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肩负起传习室的日常运营重任。社区特意邀请传统手艺人、民间文艺家、剪纸老师等齐聚传习室,为市民游客揭开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在非遗传习室,大家能近距离观赏剪纸、刺绣、书法等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还能在专业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非遗作品,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传承,深刻领会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目前,非遗剪纸公益课堂成为传习室常态活动。接下来,传习室还计划开展植物拓印、竹编、漆扇制作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周末则是传习室活动开展的高峰期。水北社区联合惠州市红十字微善行志愿服务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讲,让居民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捡跑活动让居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也在传习室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展示传统服饰、讲解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每周至少2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非遗+急救”的创新模式,让水北社区非遗文化传习室成为文化与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自2024年11月开放以来,非遗文化传习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周有不少于20名志愿者参与值班服务,游客流量从每天的20人次增至200余人次,累计受惠群众达8000余人次。截至目前,传习室已开展16场应急救护知识宣讲、16场捡跑活动以及12场非遗文化体验课。

  吴惠珊是惠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金牌讲师,她不仅是传习室的常驻志愿者,也是应急救护宣讲的主要讲师。吴惠珊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通过口口相传,把自己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更多市民,为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居民王先生分享道,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宣讲让他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专业领域,现在才明白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掌握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这样的宣讲活动很有必要。”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郭丽媚 王晓晴 黄蕾